得知今年振兴班有不少同学考上了双一流大学,金力表示赞赏,并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例,鼓励振兴班同学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要大量阅读书籍,开阔视野,提高思辨能力,更好地认识世界。
选调生、引进生们赶上了好时代,也找到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成就人生的最好舞台。张小舟表示,近年来,复旦大学为福建医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嫁接贡献了大量科教研及管理资源。
罗翔2021届临床医学院毕业生福建省引进生(医疗卫生类)罗翔表示,从华山医院手外科到福建省立医院骨科,变的是工作的地点和服务的人群,不变的是严谨的行医态度和为百姓服务的工作热情。要坚守人民立场,虚心向民众学习,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赖亮洲2011届法学院毕业生福建省选调生赖亮洲说,毕业后,她始终坚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做人生的求学者,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做到向书本学、向身边学、向实践学。陈炜佳2020届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毕业生福建省引进生(医疗卫生类)陈炜佳说,作为一名核医学科的医生,她始终将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母校学到的影像技术和循证医学灵活到临床工作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减少患者病痛。要勇于担当、敢于无用,做不负期望的赶路人。
焦扬:选择了选调生、引进生,就选择了一条小我融入大我、矢志追求进步的道路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道阻且长、行者将至,他将对标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牢记母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不负组织培养,踔厉奋发、奋勇前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宁光指出,如今技术的进步正极大推动内分泌疾病治疗的进步,在交叉学科的助力之下,临床医学正在向更实用、精确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交叉学科领域。
宁光:临床医学正向更实用、精确和个体化方向发展宁光院士在《肾上腺疾病:新技术达到实现革命性变革时机了吗?》特邀报告中介绍瑞金医疗治疗库欣综合征的流程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杂志发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袁正宏强调,面对新形势,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在这个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力量。此次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第一个复旦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走出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的新路主题召开的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未来,学校和医学院将全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双赢甚至多赢,并重点加快推进转化医学体系和临床研究体系建设。金力强调,基础与临床的交叉融合需求无限、潜力无限、活力无限。
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马余刚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院士,上海市教委规划处处长龚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聪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程训佳教授,上海医学院领导张艳萍、徐军、朱同玉、汪志明等线上线下出席活动。程训佳:学科交叉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支持程训佳教授在《基础与临床结合——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报告中指出,2020年伊始,团队与环境学院隋国栋研究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锦研究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团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集成环境病原体快速富集系统、免核酸提取的一体化的核酸检测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剂盒,形成操作简单、快速、精准的环境、现场人员快速检测产品,可有效的诊断疾病、监测环境,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打通学院、学科、附属医院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医融合,通过搭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积极开展基础临床交流合作,精准对接,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早发冠心病临床特点鲜明,院外死亡率极高,且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干预的手段和远期预后与老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
毛颖:新技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毛颖教授在《脑胶质瘤代谢分子边界可视化及诊疗体系应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从脑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困境出发,在中国人群中开展肿瘤分子分型标志物的发掘。讨论环节由毛颖教授主持。疫情期间,产品在多个医院和上海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场所使用。重大研究的突破、原创成果的产出越来越离不开深厚的基础研究和深度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交叉领域新生态。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早发冠心病临床和生物样本库,旨在从基因组、影像组、代谢组、蛋白组和人体微生物组等多组学角度构建早发冠心病的全息轮廓,为中国早发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袁正宏指出,在上医创建95周年之际,医学院将继续以学科交叉融合与转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优势,凝练重点领域和方向,长效推动基础与临床,以及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深入对话、重点合作,重点支持一批世界一流前沿交叉融合学科向世界顶尖水平迈进,打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学科交叉融合新高地,解决国家医学科技创新卡脖子和前沿问题,开启未来交叉合作新华章。既往由于早发冠心病的多中心、大样本多组学研究十分缺乏,对早发冠心病的疾病起因以及病变进展知之甚少。
主旨报告:精彩案例展示跨学科合作成果跨学科合作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主旨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合作案例。主题讨论:打通壁垒,加强产学研医融合随后,马兰院士、程训佳教授、李聪教授、雷群英教授、朱同玉教授等开展了主题讨论,专家学者就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关键点、配套机制改革、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碰撞思维火花。当前,学科交叉已成为高水平科研与顶尖人才的重要特征。现场,与会人员都收到了这样一份册子,展示了上医基础和临床的合作需求。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与人民健康事业发展。金力:第一个复旦建设正处于推进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重要机遇期金力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
从建校伊始,上医的前辈就刻下了基础-临床交叉融合的宝贵印记,如今,基础和临床之间的纽带愈发紧密。努力打造基础临床交叉融合创新的上医品牌,助力医学院整体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药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张江药谷的区位优势,与张江园区内的科研院所和知名药企密切合作,已初步构建从靶标发现、新药开发、临床研究、转移转化的完整链条,成立了复旦—则正医药复杂药物制剂联合研究中心、复旦—上药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复旦纳米制剂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复旦—奥赛康药业联合研究中心,为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推动国家新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新药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袁正宏:打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学科交叉融合新高地袁正宏在总结时表示,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更加明晰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厘清了协同创新与转化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复旦大学将打造融合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定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医学院要在持续深化医科内部交叉融合的同时,加快构筑医工、医理、医文紧密结合的学术共同体不吃功劳簿老本,抗战时期扩大研究领域,创建驰誉世界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丁光宏,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李大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洪家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恕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李骏,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荣誉教授、青浦教师进修学院名誉院长顾泠沅以及民盟上海市委代表,苏老家属代表、家乡代表和复旦师生代表等出席本次纪念活动。他说,国际数学界第一个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ICIAM苏步青奖,冠上的是苏步青的大名,绝不是偶然。信而行远,我们致敬苏老矢志报国、此身属党的赤子深情。当自己首出国门进修时,老师赠与七律给了他终生难忘的回忆和鞭策,老师不满足于名师出高徒,更盼光风润大千,显示一代宗师高尚风范。
他是复旦的一面旗帜,我们以苏老为骄傲,他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将永远被复旦人铭记。苏老的一生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生动缩影,他坚持不懈搞研究、聚精会神做数学的治学风范,永远激励着复旦师生自觉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筹建了复旦数学研究所,组织创刊了《数学年刊》,是复旦数学实现腾飞的领军人物。在他看来,苏家人的定义不只是家族血亲,更多的是爷爷的前辈、同仁、学生、同事、朋友,就像参与纪念活动的各位,多少年来无论风雨,相伴支持着爷爷和苏家,他代表苏家亲属对校方、诸位领导、各位前辈、校友们表达衷心的感谢。
苏步青学生弟子、原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华宣积以《弘扬先生业绩,传承老师精神》为主题做讲座,引领师生追忆苏老为开拓学科前路躬耕不辍、为数学事业发展笃行不渝的一生。我们要学习和传承苏步青先生热爱祖国、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与爱国情怀,奋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苏步青画传》新书首发与纪念展同步开启为纪念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组织编撰了《苏步青画传》,图文并茂,展示了苏步青先生为科学强国、教育强国倾情奋斗的百年历程。他说:在数学的海洋里,苏先生就像一座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而作为一名多复变方向的博士生,我将刻苦学习,努力在苏先生光辉的照耀下砥砺前行,奋发向上。同时,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今天也在光华楼志和堂展出,展览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和实物,展现了苏老集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诗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立体人物形象,再现了苏老丰富而又多彩的人生历程。陈群表示,苏步青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方面成果卓著,受到几代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陈猛:苏老带领中国数学、复旦数学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个人的成名成家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使我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发扬光大。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活动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主持。
他说复旦大学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环境,你们一定要做最好的数学,有很多次我想退,想到他的话,我不敢退。进一步放大苏步青效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焦扬:把对苏老的致敬和缅怀,转化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焦扬代表学校,对苏步青先生为党和国家教育科学事业、为中国数学学科发展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向苏老家人表示亲切慰问。铸魂授业,我们致敬苏老传道青衿、高徒辈出的育人匠心。